2024年11月4日上午,yl7703永利官网在翡翠湖校区科教楼A座1203教室举办了“2024年斛兵外语讲坛‘科研产出大家说’暨研究生交流年会第五场学术报告”。深圳大学特聘教授彼得·海居(Peter Hajdu)应邀为学院师生作题为“Utopia, Anti-Utopia, Dystopia, Sci-fi”的主旨报告。
报告伊始,海居教授回顾了乌托邦的起源,介绍了由托马斯·莫尔(Thomas More)于1516年创作的经典之作《乌托邦》(Utopia)。随后,他解释了“乌托邦”一词的希腊词源,深入分析了乌托邦与黄金时代的区别,并引用了中国古代思想家孟子和陶渊明的作品,阐释了中国文化中的乌托邦传统。海居教授认为,通过探访理想之地的方式,中国“桃花源”式的乌托邦故事展现了不同于西方的独特视角。紧接着,海居教授介绍了反乌托邦(anti-utopia)和敌托邦(dystopia)的定义,并以乔纳桑·斯威夫特(Jonathan Swift)的《格列佛游记》(Gulliver’s Travels)为例,详细探讨了如何通过讽刺来揭露社会弊端。最后,海居教授介绍了科幻作品中常见的反乌托邦设定,以Aldous Huxley(奥尔德斯·赫胥黎)的《美丽新世界》(Brave New World)和乔治·奥威尔(George Orwell)的《一九八四》(Nineteen Eighty-Four)为例,分析了作品如何通过对未来世界的设想来反映当代社会的问题;并通过对几部兼具科幻元素和敌托邦性质电影的剖析,进一步揭示了影视作品中反映出的社会批判和人性探索。
海居教授的深入讲解,使听众们对乌托邦、反乌托邦及敌托邦有了更为全面的认识。互动环节中,海居教授一一解答了师生们提出的各种问题。
海居教授的报告不仅为学院师生带来了一场精彩的知识盛宴,更提供了文学领域研究的新视角,令人受益匪浅。
(吴伶俐 李书雅 黄琪/文 付维鳞/图 肖薇/审核)